6月1日消息,華為終端官方給出公告,正式推出了P40系列最貴的版本P40 Pro+,其將在今天開啟預售,提供兩個版本:8GB+256GB 7988元,8GB+512GB 8888元。
華為在官方公告中稱,P40 Pro+是全球首款10倍光學變焦手機,能夠實現10倍光學變焦、20倍混合變焦、最高100倍數碼變焦,而具體到攝像頭方面,包括5000萬像素RYYB主攝(1/1.28英寸/2.44微米/23mm/OIS/F1.9)、4000萬像素超廣角鏡頭(18mm/F1.8)、800萬像素長焦鏡頭(240mm/OIS/F4.4/10倍變焦)、800萬像素長焦鏡頭(80mm/OIS/F2.4/3倍變焦)、ToF景深鏡頭,并輔以八色彩通道多頻譜的閃光燈。
其他方面,P40 Pro+搭載麒麟990 5G芯片,支持NSA、SA 5G雙模全網通,支持5G雙卡,包括5G數據+VoLTE通話、VoLTE通話+VoLTE來電。
電池容量4200mAh,提供40W有線快充和40W無線充電、反向充電,支持Wi-Fi 6+,峰值下載2400Mpbs、5GHz頻段下擁有160MHz頻寬。
對于P40系列,之前有外媒拆解后發現,華為在元器件方面很大程度上擺脫了對美國公司的依賴,而他們也在力推中國供應商(國貨),特別是華為已經涉足RF前端中最主要器件PA(功率放大器)的研發,在5G中后期由海思自給仍然可以期待。
另外,根據日本專業調查公司Fomalhaut Techno Solutions對Mate 30 5G手機拆解看,華為將國產零部件的占比提升到了41.8%,相比未制裁前4G手機的占比增加了16.5%,而美國元件之前占比還有11.2%,在Mate 30 5G上直接減少到了1.5%左右,只剩下不太重要的玻璃殼等部分。
華為旗下的海思半導體早已經有自研的處理器及各種IC芯片,美國公司以往最難替代的是天線、射頻部分,主要掌握在美國思佳訊(Skyworks Solutions)等公司中,而在華為5G手機上,這部分也逐漸被海思替代。
有行業人士直言,從電源、音頻、RF、射頻收發器、SOC等均是華為自研芯片,這說明,華為在其智能手機中加強了芯片自研,加快了國外器件的替代。同時他們大力扶持國產芯片廠商,比如首次在旗艦機當中引入了國產芯片廠商廣東希荻微電子的電池管理芯片和聯發科的包絡追蹤芯片,同時為了降低美國芯片廠商供貨風險,日韓以及歐洲的元器件占比也在增加。
可以不用美國元器件
之前P40發布會上,華為終端負責人余承東接受采訪時表示,華為手機已經可以完全不用美國零部件,同時他也透露,華為的5G基站也是如此。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之前在一個商務會議上明確表示:華為的5G基站,完全不需要美國部件,脫離美國供應商,華為也可以生存,并且還會在明年擴大產量。不過在最后,任總還是希望與美國供應商恢復聯系,他說:“人還是有感情的,我們與供應商有30多年交情,不能光為我們掙錢,讓朋友不掙錢。”
按照任正非的話說,技術不應該政治化,技術應該交給商業和市場,讓他們自由選擇,這樣所有人才能享受技術帶來的進步。他說:“我們就是把5G當成一個基站,別把5G當成原子彈,就可以普遍使用了。”
自研系統也在發力
任正非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華為不用美國零部件是可以的,但是別人不買怎么辦。安卓和蘋果的操作系統在世界的銷售量是巨大的,消費者已經熟悉這兩個操作系統。華為是個后來者,要讓消費者認同我們的操作系統是很艱難的。
任正非表示,華為與谷歌、蘋果的關系十分友好,雖然他們的手機沒搭載安卓系統,但是三星等其他品牌手機有,我們的5G基站在全世界銷售,蘋果、三星等品牌手機使用華為的基站,有了生態。我們要感謝蘋果與安卓,5G性能得到很好的發揮,就等于幫了我們的忙。安卓在幫我們的忙,蘋果也在幫我們的忙,如果沒有他們的生態,我們的基站又有何用呢。
所以華為的操作系統沒有惡性競爭,只是說當別人不給華為的時候找個出路。這個操作系統才剛剛才開始,安卓的生態系統有280萬個APP,華為HMS的生態才有上萬個,有巨大的差距。當然,華為的系統是后研發的,會有一些優點,但優點也得是消費者體驗以后才會得到認同。
華為未來會將手機中的美國零部件都替換掉嗎?任正非曾表示:“不會,美國永遠都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去年在美國采購了187億美元的零部件,過去只有110億美元,大幅增加了對美國零部件采購量。美國政府也批準了一些美國公司向我們供貨。美國少數政治家的提議不完全代表是美國政府的意見,很多美國公司得到美國商務部的批準向我們供應零部件,我們沒有替換美國零部件的想法。”
在任正非看來,將產業鏈向本國轉移是錯誤的,因為經濟一定是走向全球化,只有全球化才會有競爭力,沒有全球化就沒有競爭力。任何一個國家不可能單獨構建一個全要素能力,單憑一國之力搭建全要素產業鏈的成本是非常高的。
文章來源:PCB資訊
免責聲明:
本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 。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 并不代表本公司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及應用建議。本網站是一個個人學習交流的平臺,平臺上部分文章為轉載,并不用于商業目的,如有涉及侵權等,請及時告知我們,我們會盡快處理。本公司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