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股東扮合并推手 陸低價搶單,產業面臨威脅
經濟部長張家祝面對立委質詢,坦承鴻海總裁郭臺銘曾上門希望促成友達、群創面板合并。不僅隔天友達股價大漲到四個半月新高,“兩虎”隨后都發表對于購并采取開放態度的言論。
兩家面板廠合并,幾乎每年都有人興匆匆提起,今年時機卻最成熟。兩個理由:自家大股東損失慘重,看不下去,將成為整合內部共識最大的力量;其次,再不合并,中國大陸的勢力冒出頭,兩只老虎最后可能會被打成病貓。
張家祝表示:“如果業者有意愿,政府會盡力協助,”面板業缺的就是錢,政府愿意在資金援助上松口,就有機會讓郭臺銘、友達董事長李焜耀坐下來談。去年經濟部詢問過兩位科技大老,面板業該怎么避免走向DRAM老路,大老們都贊成合并。
今年大陸至少有三條8.5代廠產能開出,中國8代線的投產數量將由去年底每月25萬片,提高到2015年底的每月67萬片,產能增加168%。中國面板廠勢必對外輸出,擠壓臺灣市占率。
郭董、李焜耀各有立場 郭要話語權,李要經營權
一位外資圈大老認為,股東都知道合并是最好的選項,問題還是卡在到底誰主導合并后的公司,李焜耀和郭臺銘的立場不同。
郭臺銘的想法很單純,只要合并后鴻海可以控制的市占率達到四成,就能讓他在全球接單上取得最漂亮的一張門票。
如果郭臺銘打造出全球最大面板廠,議價權與規格談判權至少提高四倍,想開什么規格,做哪個技術,品牌廠只得接受,而不是像現在群創與友達分居全球第三、四名,被品牌廠牽著鼻子走。
但是,站在李焜耀的角度,合并后臺灣面板實力是首要考量,此外,重復的供應鏈怎么處理?留友達或留群創的供應鏈?這也涉及兩派人馬安排。
曾在友達任職的業務主管指出,這并非沒有解方,李焜耀有商人性格,他不一定想要當全球最大面板廠霸主,但要讓出友達經營權,得看政府愿意給多少好處,例如,幫助友達回收過去的投資,獲得銀行借新還舊展延貸款等等。
一位面板高階主管估算,政府想幫忙,股東支持,加上雙方經營階層都有意愿,比起過去不愿接觸,現在愿意開口談合并的機率至少有六成。
不合并只剩下兩條路 拚性價比或發展高階技術
只是時間并不站在臺灣這邊,今年中國8代廠開出后,臺灣面板的市占率必再受到威脅,如果不合并,只有兩條路可走。
一是如同現在群創的策略,沖性價比,面板規格更高更好,設計更復雜,價格卻得低,以增加中國競爭對手追趕的難度。但這種領先是以犧牲利潤換來,難保中國不如法炮制。
二,類似日本面板廠往高階技術發展,只是兩大面板廠目前的現金流多靠折舊,而非真正自本業獲利,要再有資金投入新技術研發有其困難,不然就得像瀚宇彩晶,“偏安”利基市場。
能選擇的路其實已很清楚,是否能成為世界擂臺上的黑馬,考驗郭臺銘和李焜耀兩位征戰商場30多年科技大老的智慧。
經濟部長張家祝面對立委質詢,坦承鴻海總裁郭臺銘曾上門希望促成友達、群創面板合并。不僅隔天友達股價大漲到四個半月新高,“兩虎”隨后都發表對于購并采取開放態度的言論。
兩家面板廠合并,幾乎每年都有人興匆匆提起,今年時機卻最成熟。兩個理由:自家大股東損失慘重,看不下去,將成為整合內部共識最大的力量;其次,再不合并,中國大陸的勢力冒出頭,兩只老虎最后可能會被打成病貓。
張家祝表示:“如果業者有意愿,政府會盡力協助,”面板業缺的就是錢,政府愿意在資金援助上松口,就有機會讓郭臺銘、友達董事長李焜耀坐下來談。去年經濟部詢問過兩位科技大老,面板業該怎么避免走向DRAM老路,大老們都贊成合并。
今年大陸至少有三條8.5代廠產能開出,中國8代線的投產數量將由去年底每月25萬片,提高到2015年底的每月67萬片,產能增加168%。中國面板廠勢必對外輸出,擠壓臺灣市占率。
郭董、李焜耀各有立場 郭要話語權,李要經營權
一位外資圈大老認為,股東都知道合并是最好的選項,問題還是卡在到底誰主導合并后的公司,李焜耀和郭臺銘的立場不同。
郭臺銘的想法很單純,只要合并后鴻海可以控制的市占率達到四成,就能讓他在全球接單上取得最漂亮的一張門票。
如果郭臺銘打造出全球最大面板廠,議價權與規格談判權至少提高四倍,想開什么規格,做哪個技術,品牌廠只得接受,而不是像現在群創與友達分居全球第三、四名,被品牌廠牽著鼻子走。
但是,站在李焜耀的角度,合并后臺灣面板實力是首要考量,此外,重復的供應鏈怎么處理?留友達或留群創的供應鏈?這也涉及兩派人馬安排。
曾在友達任職的業務主管指出,這并非沒有解方,李焜耀有商人性格,他不一定想要當全球最大面板廠霸主,但要讓出友達經營權,得看政府愿意給多少好處,例如,幫助友達回收過去的投資,獲得銀行借新還舊展延貸款等等。
一位面板高階主管估算,政府想幫忙,股東支持,加上雙方經營階層都有意愿,比起過去不愿接觸,現在愿意開口談合并的機率至少有六成。
不合并只剩下兩條路 拚性價比或發展高階技術
只是時間并不站在臺灣這邊,今年中國8代廠開出后,臺灣面板的市占率必再受到威脅,如果不合并,只有兩條路可走。
一是如同現在群創的策略,沖性價比,面板規格更高更好,設計更復雜,價格卻得低,以增加中國競爭對手追趕的難度。但這種領先是以犧牲利潤換來,難保中國不如法炮制。
二,類似日本面板廠往高階技術發展,只是兩大面板廠目前的現金流多靠折舊,而非真正自本業獲利,要再有資金投入新技術研發有其困難,不然就得像瀚宇彩晶,“偏安”利基市場。
能選擇的路其實已很清楚,是否能成為世界擂臺上的黑馬,考驗郭臺銘和李焜耀兩位征戰商場30多年科技大老的智慧。
信息來源于:光學網